根据海关总署及行业研究数据,2024年中国将面临十大聚合物材料的天富注册高进口依赖,其中聚烯烃弹性体(POE)居首,进口依存度达95%。进口量预计将达到78万吨,较2023年增长12.7%。其生产的技术难点主要在于α-烯烃的共聚工艺,目前该领域被陶氏化学垄断。不过,万华化学的自研POE装置已开始运行,预计产品将于今年上市。
紧随其后的茂金属聚乙烯(mPE),2024年预计进口量为68万吨,依存度达到92%。该聚合物的技术难度包括催化剂的活性控制和分子量的精准调节。中国石化的mLLDPE已进入量产,产能达每年5万吨,标志着国内技术的进步。
此外,聚酰亚胺(PI)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也面临85%的进口依赖。尽管国内已有企业如时代新材和瑞华泰实现了电子级PI薄膜的生产,但航空航天级产品仍需依赖进口。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进口量为6.5万吨,依存度也超过90%。中国石化已在布局EVOH,目标在2026年投产。此外,聚醚醚酮(PEEK)和光学级聚酯(PET)基膜在高端市场的需求量仍主依赖国外供应。
在国产替代方面,吉林中研高分子材料及其他企业正在扩展PEEK及UHMWPE的生产能力,尽管仍有技术上的挑战存在。
生物基聚酰胺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情况同样如此,进口依赖度高达65%和55%,但随着市场需求的上涨,相关企业也在着手增产以提升自给率。
这些聚合物的进口依赖不仅表明了国内生产力的不足,同时也为我国高端聚合物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技术创新的动机。在多项自主研发及生产能力逐渐强化的背景下,国产替代市场前景乐观,特别是在高端材料需求快速增长的今天,企业需加深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和合作,以应对未来的市场挑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