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形机器人市场的火热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然而,在这股热潮背后,一个令行业倍感困扰的话题浮现出来,那就是续航问题。根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的分析,当前大多数人形机器人的续航时间都在2小时以内,这一短板亟待改善。2月20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中提到,业界专家指出,虽然目前大部分人形机器人在续航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但高性能电池的开发已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以宇树科技推出的G1和H1人形机器人为例,前者身高约130cm,续航约2小时,而后者则高达180cm,续航能力同样不及理想。对比特斯拉的OptimusGen-2,前者的续航时间明显不足,这无疑制约了人形机器人的实际应用。
当前市场上绝大多数人形机器人使用锂离子电池,虽然这一技术已相对成熟,但在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等性能上依旧无法满足高负荷和长时间工作的需求。对于高性能电池的需求愈发迫切,宁德时代等国内企业正在致力于研发更先进的电池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形机器人接入AI模型如DeepSeek,GPU芯片的引入将使能耗问题更加突出,为此,一些厂家开始考虑设计创新。例如,广汽研究院的GoMate机器人采用了一种可变轮足的设计,大幅降低了能耗,其续航时间能够达到6小时,显示出新型结构设计对续航能力的重要影响。
未来的电池技术中,固态电池被广泛认为是提升续航能力的有力选手,尽管市场推广面临挑战,但其在安全性和能量密度上的优势不容小觑。分析师指出,固态电池的研发还有待于技术成熟,但在2026年至2027年间,可能会有一些试点应用来探测这一技术的市场反应。
除了续航技术的突破,相关AI技术的发展也不可忽视。近年来,AI绘画与写作等先进工具的兴起,正在不断推动智能设备的应用场景,大大提升了使用体验。不同于以往的单一功能定位,这些技术的融合使得人形机器人的应用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任务执行,它们愿景中的智能助手角色已逐步成型。
综上所述,人形机器人续航能力的提升与高性能电池的研发息息相关。在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将成为行业持续前进的动力。尽管前路仍有挑战,但行业内众多企业的积极尝试与研发投入,无疑为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增添了无限可能。
解放周末!用AI写周报又被老板夸了!点击这里,一键生成周报总结,无脑直接抄 → →